焦炉常用热修维护方法对比分析一
时间:2021-01-21 来源:http://www.zhxyj.com/
  我国炼焦炉的热修技术是在护炉操作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发展的。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采用前苏联的干法喷补技术,到70年代的湿法喷补技术、80年代的火焰焊补技术,再到90年代的半干法补炉技术,国内有关单位和企业博采众长,使护炉技术在不断发展中进步,有效地维护了焦炉炉体的完整性。下面对焦炉常用热修维护方法进行一下对比分析:
  一、 干法喷补技术
  此方法的机理是利用喷补料与炉墙砖相似的性能,在高温下将二者黏结在一起。它用压缩空气将耐火泥送至喷嘴,在混合器内与黏结剂混匀后喷涂在炉墙上。此技术由于喷嘴易堵塞、挂料时间短、灰料浪费大而停用。
  二、湿法喷补技术
  湿法喷补是将喷补料与结合剂配制成浆进行喷补,常用的结合剂是磷酸和水玻璃,主要是利用结合剂在高温下有较强的黏结性的特点,将耐火泥黏附在炉墙表面。
 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、补炉快捷的特点,至今仍在不少焦化厂使用。该技术主要有两个缺点:一是硅砖的热稳定性差,当常温含水量高达40%至50%的灰浆喷在1100℃高温的墙面上时,墙面急剧冷却,会产生肉眼看不到的龟裂,时间一长,损坏就暴露出来;二是黏结力低,挂料时间只有6至9个月。随着先进补炉技术的出现,这种方法被淘汰已是大势所趋。
  三、火焰焊补技术
  火焰焊补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先进补炉技术,我国只有几家焦化企业引进了日本的这一技术。该技术的补炉机理是利用丙烷和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,将耐火粉料熔融,然后吹附到炉墙上。该技术装置由控制箱、焊枪、空气锤等组成,使用介质有丙烷、氧气、压缩空气、冷却水等,最大喷补能力为50kg/h耐火料。
 本钢、武钢等企业在氧气、丙烷和喷补料、喷嘴与墙面的距离、角度及移动速度等方面,进行了积极探索,分析了火焰焊补的质量与粉料的熔融性的关系。实践证明,从分析焊补火焰中喷补料的熔融过程看,粉料粒子在离喷嘴200mm开始熔融,大于300mm后粒子便开始凝固,也就是说在200至300mm间,粉料粒子牌最佳熔融状态。因此,喷嘴与墙面的距离保持在200至300mm,可获得最佳焊补效果。否则,喷补料在固态或半熔融态喷上去,易产生气孔,焊层疏松。火焰束应垂直于墙面,喷嘴移动速度适宜,并根据粉料的堆积厚薄、墙面损伤状况而随时调整,以防止空料、偏料和落料。
  焦炉火焰焊补技术是湿法补炉技术的一次飞跃,特别适合炉墙裂纹及小于10mm裂缝的焊补,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炉墙裂纹的扩大和剥蚀深度和加剧。该技术的缺点是:有关设备庞大笨重、管线复杂、对燃烧介质要求高、涉及人员多、焊补速度慢,且只适用于轻度剥蚀墙面的焊补。对于20年以上炉龄的大面积深度剥蚀,我们只有使用湿法或半干法补炉技术。

地址: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386号华阳国际大厦28楼

邮编:110004

电话:024-23180042 024-23180231

传真:024-23180042

手机:13704443085

邮箱:lnzhx090224@163.com

版权所有:辽宁中弘信冶金技术有限公司
技术支持: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